人物訪談記錄 (一)

紀錄: 梁銘剛

鄭惠錫伯伯,民國21年12月27日生於山東省諸城縣第七區昌城鄉鄭家老莊。家中有哥哥及妹妹,排行第二。名子中的輩分是依照「木火土金水」的順序排列,錫的字中有「金」。幼時就讀村裡的鄭氏私立懷遠小學,當時已經是日本淪陷區,上課時如有日本人過來同學們就念日本字母,日本人一走就改回中文。民國33年母親就過世了,由父親撫養長大。鄭家老莊在膠南平原,村子是一片老舊農村土木房舍。房屋構造是夯土為牆,以磚石為基礎,外牆抹上麥糠混合的黏土。

初中就讀於諸城縣城內的「山東省諸城縣第十三聯合中學」。民國35年初中還沒畢業,諸城縣在就已淪陷在共產黨手裏,因此學校流亡到青島,在倉口區利用日本人留下的工廠內上課。

民國36年底政府號召第二期「十萬青年十萬軍」,到處都是號召的廣告,遂於民國37年投考青年軍。當時體重不足,就在褲袋裡放兩塊石頭;身高還差一些,就墊一下腳尖,也就通過了。編入青年軍208師第三旅第九團第二營突擊排上等兵。

民國39年5月16日才撤退到台灣,在高雄下船,蔣宋美齡女士帶著中國婦女反共抗俄聯合婦女會到高雄碼頭迎接,並發送麵包與水果,好多人看了都哭了,很令人感動。

民國50-51年升中尉時,先到高雄西子灣,第一組管眷舍,大寮新村、黃埔新村都是歸鄭伯伯管理。眷舍分配時看士兵點數多少,包括階級、是否駐外島、孩子數目等。

民國53年結婚,妻子是新竹新埔客家人,比鄭伯伯小三歲,民國24年次。朋友介紹認識的。太太結婚後慢慢習慣鄭伯伯的山東話,後來說的跟鄭伯伯一樣好。當時中尉結婚薪水160元,剛結婚就有房租津貼40元,租房子要50元,在基隆市住兩年,一個月菜錢40元。公家實物補給有米、麵粉、黃豆油、鹽、焦炭(用稻草包著)等,依大中小口計算,每個月送到家。當時結婚要婚姻調查報告表,滿28歲軍士(下士)以上才能申請,簽請少將批准,不然就是私婚。宿舍分配有油印的分配令,並有居住證。民國55年分配宿舍在陸光三村41號丁種眷舍。

陸光三村是民國85年開始改建,改建完成後於民國91年搬回。一搬到千禧新城就返鄉探親,由香港轉機飛到青島,在青島機場由兩個姪子,在機場舉牌子接回。這次回家14天,離家57年,與哥哥兩個抱頭痛哭;父親早三年,於民國88年快要90歲時過世。第二次是民國94年再跟兒子與大孫女返回山東老家,一路上從青島到諸城120公里沒有山,兩邊都是包榖(玉米)田。

民國90、91年起因為跟朱文華住同一棟,一起共同籌畫眷故事館,民國92年正式開館就當義工至今,有許多感謝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