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芝琴,原住戶100號,河南人,民國36年生。
我是外省第二代,以年紀來說,算是最年長的第二代,因此,村子裡很多媽媽都還比我年紀小,不過基於禮貌,我還是會稱她們一聲「劉媽媽」、「李媽媽」,這種人際間的倫理,我們那個年代是特別注重的。
雖然我爸是陸軍中校,但那年頭,家裡經濟大概都不是很好過。我們家有五個小孩,每次開學,我媽都要跟人借錢,蔣明玉是我家貴人,常常幫助我們。身為長女,下課後也得常幫媽媽做這做那,即使出了社會工作,回家也是要幫忙家務或者幫媽做點手工,就是要多掙一點錢。
後來我嫁去岡山,由於婆婆很早就過世,我是大嫂身兼母職,帶著小叔與小姑,高雄天氣很熱,我很不適應,所以等到姑叔長大後,我又搬回村子來。人家說,有媽的地方就是家,真的很貼切,我帶著小姑跟女兒回到馬祖新村跟媽媽住在一起,就覺得很好,即使當時家裡不夠大,我們得打地鋪,我都覺得比住在高雄好。
過年總是大家最期待的時候,平時再不好過,過年每一家也都要露一手,盡量讓這一頓吃好。廣東人有廣東人的拿手菜,河南有河南的招牌年菜,我家對面住的是江蘇人,隔壁是金門,右手邊是劉媽媽家,她先生是廣式的,她自己是台式料理,所以彼此看來看去,就會覺得年夜菜非常豐富。
我媽最讓人懷念的是她的麻花。這是我家過年少不得的點心,不論是訪客來,還是我們拜訪別人家,都會備上我媽的麻花。我的父母親都在民國一百年以前就過世了,我們五個兄弟姊妹雖然分住各地,但是只要聚在一起,就會一起和麵做麻花,味道好不好其次,是那種一家人學著媽媽做麻花的時光,會有團聚的溫暖感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