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2 三輪車跑得快

現在小黃滿街跑,要趕時間趕路的,隨手一招或者手機一打、APP一叫,語音系統告訴你:六分鐘內,車子就會到。四十年前還沒有小黃,汽車、機車也少,一般人最普及的交通工具是腳踏車,而居民萬一有急事,腳踏車也載不了幾人,這時就得仰賴當年的小黃——三輪車來搭載。

什麼事這麼重要?生病、意外受傷上醫院,因當時最大的醫院離馬祖新村還有段距離,騎單車送病患太危險,所以都會在村子附近的三輪車店請車夫送,一家人因為誰生病要上醫院,往往全家都出動。三輪車不大,主要座位坐下爸爸媽媽以後,可能手中還要抱著小嬰兒,大一點的孩子就坐在車子邊的腳踏板上,根據居民回憶:「那也談不上好好不好坐,也不是很舒服,但至少不用走路。」有些居民經濟環境稍好的,就常常搭,成為當時汽車還不普及的遠程交通工具。

三輪車的動力系統最早是人力,車伕付出體力活,因此車資算是昂貴,但是多少錢?因為付錢的多是爸媽,二代居民幾乎不記得了。人力踏踩車,後來進步到機動三輪車,不只車伕省力,車體也更大,乘客搭車乘也更舒適,能跑的距離也比人力車更遠。

馬祖新村外邊大家印象最深的三輪車行就是朱伯伯、朱媽媽所經營的店,他們的車行生意做很久,從人力到機動車都有,直到大約民國七十年起,摩托車與汽車逐漸普及後,三輪車便慢慢在「大眾運輸」市場中式微,後來能見到的三輪車,大多是自家做生意載貨使用,已經不再運送客人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