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3 最環保的挫冰

現在冰品花樣很多,一盤芒果冰、芋頭冰、還是黑糖煉乳加點什麼料,動輒數百元也不是什麼太讓人驚嚇的事情。或許是物極必反,就在這些精緻高單價的冰品刮起一股炫風之際,偏偏就有「古早味」竄起,不只冰品,很多食物都會打著「古早味」來宣示,或許這意味著一種簡單美好的滋味,沒有太多人工、沒有太多高不可攀的食材,關鍵在於這是一種親民的回憶。
馬祖新村裡頭也有攤販賣剉冰。攤車賣的挫冰方式跟現在不一樣,小販都在家就把冰剉好,而且紅豆、綠豆或是花豆也都加在裡頭,沒得選,口味都一樣,但這在當年夏天還沒有冷氣的年代,已經是消暑極品了!

根據二代或者三代的居民回憶,他們有時候也會跑去幫忙賣,打個工,換取一碗冰,不太記得一碗冰多少錢,但是還吃得起就是。

當年也沒有這麼多的塑膠杯碗可以盛裝,要吃冰的人,就拿自己家裡的碗或者鋼杯去買。桃園市社會局副局長、同時也是原住戶的劉思遠就很喜歡拿鋼杯去買一大「杯」剉冰(不是一大碗),「碰捧著鋼杯,就在樹下躺著,望著天空,一邊吃剉冰,那時天空好藍好藍,冰好涼好涼,也不覺得夏天很熱了!那藍,是現在都看不到的天空。」劉思遠回憶這杯剉冰與藍天時,就像是昨天的事而已,與現在並沒有遠離太久。

村裡小攤販的冰品沒什麼料可選,老闆供應啥、消費者就吃啥,且吃得津津有味,這種簡單的滋味,反映出背後也是一種簡單的生活價值。不用像現在事事力求精緻後卻又吶喊環保,當年村子的這一碗冰,何須倡議環保?人人都知道自備餐具,不是嗎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