085 誰欺負誰?

四五年級、甚至六年級的人對於「國語推行」運動一定記憶猶新,當時為了統一語言,在學校裡,嚴格禁止說方言,若違規,處罰的方式應有儘有,罰錢、罰站、罰寫之外,還有人可能胸前會被掛上大大牌子,上頭寫著「請說國語」,這樣一戴上,全校就知道誰被處罰了。

在客家人包圍中的馬祖新村的孩子們,上學說國語,看起來當然是利多,但是在學校裡和同學相處的情況不見得如此順利。檯面上,說國語的佔優勢,但以實際人數來說,馬祖新村的孩子們所唸的中學班級裡,客家與外省人數比例上,客家人還是比較吃香。當時因為馬祖新村有比較多的福利,包括軍卡車接送上下學、中午還送便當,村子裡的孩子一拿出便當,紅的紅、綠的綠,不像客家人或者閩南人小孩的便當,不論裡頭裝什麼菜,最後都被蒸得枯黃,而且會飄出一股濃濃的混雜味。「馬祖新村的小孩生活比較好」成了村外同學們看不順眼的地方,找機會,就會用客家話罵外省同學;罵著罵著,有時候就打了起來。

但孩子畢竟是孩子,吵架、打架,也容易事過境遷。查岱山說,因為村子裡的孩子的確吃的東西比較豐富一點,便當一端出來,其他同學就會來分食,這時用餐點交流,大家也就暫時放下新仇舊恨,偶而也會帶上一點包子饅頭或者餃子,大家一塊分食,也充滿樂趣。「查岱山的便當很大!」事隔五十年後,這仍鮮活地烙印在同窗們的記憶中。

當時欺負外省人的客家幫們,不少人都從唸軍校去了,一個比一個愛國,所以愛國這件事,跟省籍政黨顏色不必然相關,而是跟每個人的成長經驗有關。